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走进红土地

发布日期:2004-09-09 浏览次数:127

  金寨县城梅山西侧有一座现代化建筑——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她三面环山,掩隐于一片苍松翠竹之中,革命博物馆大门左侧悬挂有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铜牌。展厅牌楼上是邓小平题写的“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名。展厅前万余平方米的广场上,喷泉池内游鱼阵阵,假山耸立,两边是栽满松柏、玉兰、斑竹和夹竹桃的园林,其间有石凳、石桌、可供参观者小憩,每年来这里参观游览的达万余人次。博物馆大厅正面是徒6×12米的反映金寨立夏节和六霍起义主要领导人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巨大赭色浮雕。两边是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纪念立夏节起义五十周年”、“立夏节起义英雄们永垂不朽”。北面墙上是金寨县革命历史简介,通过短短的千余字的陈述,可了解金寨在民主革命时期威武悲壮的历史概况。南面墙上是电动的“金寨县革命史迹图”,上面以党徽、五角星、“八一”军旗、火炬、犁头等为标志,展现金寨在民主革命时期建党、建军、建政、农民动动、武装起义等重大历史轨迹,在电了指示中一目了然。 沿正厅左侧扶梯而上至二楼,便是革命历史展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革命文物布满展板和展柜。第一部分是大革命时期,在这里有革命文学先驱蒋光慈遗像,和其在苏联学习归来介绍蒙师詹谷堂的图片,以及蒋光慈的部分遗作。有詹谷堂到汤家汇笔架山农校以讲学为名发展党的组织的介绍,并陈列了大量在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发展和农民武装的建立及与封建地主作斗争的画面,以及军旗刀予等实物。从这个展厅里可以看到,金寨县在大革命时期党的组织即有很大发展,农民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第二展厅展现了发生在金寨接着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的英勇斗争史迹。立夏节起义领导人詹谷堂、周维炯、漆德玮那多谋善断、军政兼优的革命气质,那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斗争策略,无不令人敬佩,由于他们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立夏节之夜11个暴动点全部胜利,并在斑竹园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周维炯任师长。这些内容,都在画面和实物中详细展现出来。 有奋斗就会有牺牲。在这个展厅里,也展出了一些共产党人为革命牺牲的威武悲壮的画面,如县境党的创建人之一詹谷堂,在一次红军主力转移时被叛徒告密被捕,敌人威逼利诱,要他交出党组织情况和党员名单,詹谷堂视死如归,一字不吐,敌人气极败坏,将他锁骨穿上铁丝,拉着在面溪游街游乡,鲜血从颈部流到脚下,一步一个血印,但他仍不断的向群众宣传革命必胜、敌人必败的道理,痛斥国民党政府腐败、卖国求荣等罪行。在被敌人折磨得奄奄一息时,还用自己的鲜血在监狱的墙上写下了“共产党万岁”五个大字,后英勇牺牲。 1929年11月,六霍地区武装起义全部胜利,在流波石童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红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建立后,各级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打土豪分田地,经济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展开。农民群众参军参战情绪极为高涨,两支红军由开始的300多人,一年之内发展到4000多人,农民赤卫军近万人,打退了鄂豫皖数万敌人多次围剿,1931年11月在麻埠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正规红军发展到40000多人。 在两大起义和反围剿斗争中,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付出的牺牲也是极为惨痛的。燕子河支部书记、霍山六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刘仁辅被敌人钉死在六安城门上。两大起义的领导人周维炯、漆德玮、肖方、舒传贤、桂伯炎等一批高级干部,均英勇献身。 在解放战争展厅,刘伯承、邓小平挥师南下,挺进大别山、解放金家寨的一张张画面,真实感人。金寨首任县长白涛等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革命烈士展厅里,100多位县团级以上烈士照片和遗物,展现了他们面对敌人的刺刀和酷刑,威武不屈的精神。 在将军厅,有开国的59位将军的照片和史迹在这里陈列,他们那神彩奕奕的将军风度和简明的革命史迹介绍,无为让人敬佩之至。他们每个人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光荣战斗历史。洪学智上将,不但在历次反围剿,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立有赫赫战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任副司令员,武装运送百万志愿军和数千万吨枪械子弹及后勤的典范。 被称为虎将的皮定均将军,抗战期间,以一团兵力牵制了日伪军三个师,在邯(郸)长(治)大道上,以地雷战、麻雀战等战术,打得日军和伪军狼狈不堪,终于迫使敌人全线撤退,保卫了太行山根据垒。在中原突围中,他以一旅之众,钳制敌30万军队对中原军区的包围,在皮旅和兄弟部队的英勇抗击下,使得中原军区6万人民军队顺利突围,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 中将林维先被毛主席和周总理称为游击专家。在大别山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他以一营兵力,穿插在10万敌人之中,进行广泛的游击战,常以声东击西、调虎离山、远程奔袭、化装深入等战术,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大别山剿共司令梁冠英等曾以一万大洋的赏金,收买林维先人头。敌人各部为了报功请赏,在报刊上多次登载“林维先已被击毙”,可林维先仍是不断在敌人心脏中游击作战,敌人报纸自嘲云:“大别山大概不止一个林维先,要么就是死而复活……。” 汪乃贵将军,抗战期间火烧日军阳明堡机场,歼敌三个营,断了敌人空中通道,不但传遍整个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中央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并通令嘉奖。 坐落在梅山西侧山峰上革命烈士纪念塔,塔正面“燎原星火”四个大字由刘伯承元帅题写。 为了缅怀先烈士陵园大门,沿着约300米蜿蜓的水泥路,穿过浓荫蔽日的树林,再越过百米慢坡和台阶,便来到烈士塔前。登山远眺,美丽的山城风光一览无遗,雄伟的梅山水库大坝屹立眼前。 烈士塔坐北朝南,塔高24米,钢筋水泥结构,气势磅礴。塔基正面镶有汉白玉雕。背面有原红二十七军政委、中共皖西道委书记郭述申和上将洪学智将军审定,反映金寨县革命斗争史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金寨县,是中国共产党创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1924年建立党的组织,领导农民运动。 1929年立夏节,詹谷堂、周维炯等领导了丁家埠、斑竹园等九地的武装起义;5月中旬,桂伯炎、袁经安等领导了金家寨、七邻湾武装起义;11月19日,舒传贤、徐育三等领导了燕子河、长山冲等地的武装暴动。在三次武装斗争胜利的基础上,分别在斑竹园、流波石童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师和三十三师,与鄂东的红军三十一师,共同创建鄂豫皖反革命根据地。 1930年春,中共鄂豫皖特委和红一军成立。年底,国民党反革命武装向鄂豫皖根据地大举进犯,红一军于东线诱敌深入,在东西鲜花岭歼敌三千余人,溃敌逃窜,反革命第一次“围剿“被粉碎。1931年1月,红一军、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夏季,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 和鄂豫皖省委成立。10月,红二十五军在麻埠组建,11月,红四方面军组成。军民同仇敌忾,又取得了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了迅速发展。 1932年秋,张国焘推行机会主义路线,致使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去川陕。金寨人民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积极配合新建的红二十七军、二十五军、二十八军英勇地保卫根据地。1934年11月,合编后的红二十五军,亦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实行战略转移,奔赴抗日前线。金寨人民又和重建的红二十八军竖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区党委一度在金寨领导了抗日救亡运动。 解放战争中,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 战争挺进大别山,全县人民踊跃参军参战,迎来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上述各个革命历史时期,金寨人民,威武不屈,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支援了革命战争,十多万英雄儿女投身革命,英勇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奋斗!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诵读全文后,金寨这块革命历史的丰碑更加令人敬仰。 由烈士塔后拾级而上,约百米,经过24级台阶,便是正在兴建成中的红军纪念堂。纪念堂的外形设计成红军八角帽式,寓意红军精神永放光芒。纪念堂的正上方镶,嵌着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将军题名的“金寨县红军纪念堂”金匾。纪念堂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内部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悼念大厅、休息室,二层为红军陈列室。 纪念堂后40米处的西南山坡上是烈士陵园。陵园占地千余平方米,陵墓大多数是花岗岩结构,即花岗石棺、石碑、石墙、石桌凳等,一座座陵墓分层排列,庄严肃穆,高大的墓碑上,记录着每位将士的革命道路和丰功伟绩。这里有中将林维先、滕海清,少将马琮璜、邬兰亭、傅绍甫、詹化雨、陈祥、熊挺、任意有、董洪国,以及老红军和红军将领墓百余座。当年那些为革命冲锋陷阵、驰骋疆场的红军英雄和将领们,如今又回到他们投身革命、浴血战斗过的故乡。他们的英雄业绩和崇高革命精神将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烈士塔、红军纪念堂和烈士陵园,在建筑总体设计结构上,前呼后应,融为一体,占地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在烈士和纪念堂之间有近400平方米的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此处是青山环抱,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山上有竹园、梅园、松柏等园林和凉亭。园中小路曲径通幽,还有石凳,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是凭吊、游览、休闲的好去处。每逢清明时节,学生、军人和各界人士上万人次来烈士塔、烈士陵园敬献花圈、抚慰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