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将军名录

发布日期:2004-09-13 浏览次数:349

 洪学智,金寨县人,1913年生,1929年参加商南起义, 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商城县游击队分队长,红一军第三师班长、排长,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政治处主任,第九二三师政治部主任,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大队五队队长、第三大队一支队队长、第四大队副大队长、第四团团长 第五分校副校长,苏北盐阜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副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辽西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军区司令员兼中共黑河地委书记,第四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十三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广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吉林省人民政府农机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一、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90年3月在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被补选为政协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皮定均,金寨县人,1914年生,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英山县儿童团团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红四方面军步兵学校第一营营长,第四军教导师二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中共太行五地委委员,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中共太行七地委委员,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一支队支队长、中共豫西地委委员,河南军区第一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二十四军副军长、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军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军委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在福建因公殉职。

  张贤约,原名张贤若,金寨县人,1911年生,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第二师九十七团班长、排长,中央教导第二师班长、排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四军军部通信队队长, 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副团长、 团长,第十师三十团团长, 第十二师师长,援西军随营学校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教导团团长,先遣支队支队长,晋冀豫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第一二九师干部轮训大队大队长,中央军委军政学院第三队队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副旅长、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六军副军长、政治委员兼迪化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北疆区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西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 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 总后勤部顾问、副部长。第六届全国入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林维先(1912--1985年) 金寨县人, 1929年参加红军, 后加入共青团并转为共产党员。1934年4月, 林维先任红八十二师师长,率部配合主力红军开展反“围剿”斗争,恢复和保卫苏区。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他作为红二十八军指挥员之一,率部转战鄂豫皖边区,出生入死,8次负伤。毛泽东曾称他为“游击专家”。抗日战争爆发后。林维先任新四军四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第七师副参谋长兼十九旅旅长,转战皖中及大别山区,开辟皖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初期, 林维先任华东军区七纵队副司令员,转战苏鲁等地,参加宿北、莱芜、鲁南等战役。上海解放后,任淞沪警备区副司令员。1955年1月, 林维先协助张爱萍指挥解放军首次陆海空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军区、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